填海造陆或加剧海洋微塑料污染

我们刷视频也许会经常看到“海洋微塑料污染”这个词。微塑料是指粒径很小的塑料碎片或纤维。目前,学术界通常将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界定为微塑料,但很多微塑料是微米级、纳米级——因此有人将其比作“海中的PM2.5”。微塑料通过河流等通道进入海洋,可以存在几百年甚至千年,难以降解。继在深海、两极、空气、贝类、食盐、饮用水等中陆续发现微塑料后,2019年,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在人类粪便中首次发现了微塑料;2022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研究在人类血液中发现微塑料,而瓦赫宁根大学的科学家分析,人类每天可能摄入的微塑料颗粒甚至高达十万个。

滩涂是潮间带湿地的一种,是陆地和海洋之间的连接地带。由于滩涂区域间歇性地受到海潮的影响,使其成为除河流之外,陆地污染物进入海洋的直接通道之一。同时,近年来为应对沿海地区土地短缺和人口增长,滩涂区域的填海造陆工程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而填海工程中大量使用的土工织物由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造,在紫外线照射、海水侵蚀等作用下会发生风化,产生并释放大量微塑料颗粒

Bai et al (2022) 研究了东台(中国江苏)填海工程中的土工织物微塑料排放,结果表明,(1)土工织物样本均出现了明显的风化,在土工布覆盖的土壤区域,微塑料平均丰度为每公斤(干重)349±137个微粒,尽管低于其他研究发现的土壤中微塑料的最高丰度,但比已有研究中海滩泥沙中的丰度高出约1-9倍。(2)条件破碎模型模拟显示,土壤中的微塑料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沿海滩涂相比内陆更容易受海潮的影响;在潮汐作用下,研究区域内的土工织物每年释放入海的微塑料约达2465.52±960.77 吨。

对于微塑料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一份报告中认为尚无有力证据证明其风险,但也指出目前掌握的信息还不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Bai et al (2022) 认为,由于其他研究发现微塑料对藻类细胞壁的破坏作用,以及微塑料附生物质的毒性,微塑料的迁移和毒理亟需深入研究,并对其制定恰当的管理政策。

论文全文

  • Bai, X., Li, C., Ma, L., Xin, P., Li, F. and Xu, Z. (2022)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icroplastics in coastal tidal-flat reclamation in Dongtai, China,”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16(8), p. 107. doi: 10.1007/s11783-022-1528-5.

相关科学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16 + 17 =

Plastic pollution and juvenile fish

特写图片

Plastic pollution and juvenile fish

Photo by Naja Bertolt Jensen, license free

订阅我们的新闻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