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团队入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

寻求流域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

2020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于公布了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团队入选。团队负责人、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琼芳教授分享了她关于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理解。

创新团队的使命与宗旨是什么?

我觉得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团队的使命是探寻推动长江流域大保护、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技术与管理途径,其宗旨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既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开发利用长江的资源方面已经做得很好,技术也可以说十分先进,但是过去却在保护方面做得不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另外我们亟需更新“技术”这个概念,我们应该从广义的、多学科的角度理解它,不但要囊括自然科学层面的东西,还应该涵盖社会科学层面。

创新团队建设中,如何发挥其服务社会的功能? 

在发挥创新团队的社会服务功能上,我认为需要融合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探索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办法,第二是形成智库式的综合解决方案。前一种是自下而上地解决实际问题,而后一种相反,是自上而下地做好综合治理。创新团队的建设,就是要使我们的技术成果不再束之高阁,实实在在地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一过程中的难点是寻找技术与解决问题的需求之间的匹配,所以我们的研究必须面向社会需求,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跨学科视角,打破所谓的“工科”与“社科”之间的隔阂,探寻综合的解决之道。

在人才培养方面,如何满足社会的多维度需求? 

在人才培养上,我认为我们需要注重三种未来角色的培养——首先是探索科学技术的研究者;其次是运用技术解决具体问题的执行者,其中以工程师为主;第三是实施管理的决策者。明确这一目标,我们才能确保团队在培养人才方面,特别是在青年学生的教育上,有的放矢。当然这三种角色并不是互相孤立的,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三者之间的融合,这就必然需要我们跳出传统的学科界限,进行多科学交叉的、多维度人才培养。

平衡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对世界其它河流的治理能有什么样的启发? 

我觉得在这一方面,我们首先要运用好“拿来主义”。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上,可以看到以前我们确实走过一些“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尽管现在有了长足进步。一方面,积极吸收其它流域、其它国家的先进治理经验和技术,对实现长江流域保护与绿色发展极其重要;另外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树立我们自己的技术与智库“品牌”。长江流域以及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一个非常宽广的区域,其它流域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几乎没有可以与之匹敌,区域内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社会状况不一,这些无疑都增加了长江治理问题的复杂程度。综合考虑这些问题、平衡各方利益,实现流域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其经验和做法对世界其它河流的治理,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河流的治理,定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订阅我们的新闻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