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长江保护与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宁召开

生态优先 推动长江江苏段产业与航运绿色发展

2020年9月11日,江苏长江保护与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南京举办,会议围绕长江江苏段产业绿色发展与绿色航运体系构建的路径展开探讨交流。江苏省海事局王秀峰副局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赵秋运研究员应邀参加研讨会并做主旨报告。

长江江苏段是承载区域经济的大物流通道,同时还辐射和带动中上游的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港口吞吐量占长江全线货运量近70%,全国内河货运量53.4%……日均通行船舶数量超过1万艘次、进出江苏港口货物超600万吨、过境货运超1000万吨,日均超过40万人在长江江苏段活动。”长江江苏段的重要性从王副局长提供的这些数据中可见一斑。

然而在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长江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航运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港口和船舶的排污问题,同时向沿江聚集的产业也使得排污量激增。2019年,生态环境部排查总计发现长江入河排污口6万多个,与之前地方掌握的排污口数量相比增加约30倍。因此,谋求产业绿色发展、构建绿色航运体系是当前“长江大保护”背景下的必然。

围绕构建绿色航运体系问题,王副局长认为,应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从环保型港口、清洁船舶、生态航道、综合运输四个方面入手,深入理解“大保护”理念、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健全协同保护机制。

针对长江经济带产业战略,赵秋运研究员指出,其关键是根据区域资源禀赋,选择对应的技术和产业,并匹配与之适应的商业模式、生活方式及政策措施,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与会专家交流和探讨认为,长江经济带具备独特的经济优势和发展潜力,体现在雄厚的产业创新能力、配套能力、物流供应体系和广阔的市场辐射空间,但实现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生态优先。区域内目前突出的化工围江问题,则需要依靠减少船舶和港口污染、鼓励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重化工等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提高化工污染治理专业化水平等途径解决。

本次会议由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主办,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江苏长江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相关学者以及《新华日报》等媒体参加会议。研讨会由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河海大学教授史安娜主持,中心主任、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教授耿雷华致辞。

订阅我们的新闻邮件